扬州在唐朝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扬州 更新于:2025-05-04 12:32
  • 有心429

    扬州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中心:唐朝时期,扬州是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扬州成为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特别是与日本的贸易关系非常密切。
    2. 文化中心:扬州在唐朝时期的文化地位也非常显著。这里汇聚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在扬州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扬州的园林、美食、戏曲等文化形式也极为丰富。
    3. 政治地位:扬州在唐朝时期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唐朝的许多皇帝都曾在扬州设立行宫,处理政务。同时,扬州还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许多外国使节和商人都会来到这里。
    4. 军事地位:扬州在唐朝时期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如与吐蕃、契丹等民族的战争,扬州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总之,扬州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地位都非常重要的城市。

    举报
  • 爱穿帆布鞋的女人

    隋炀帝被部将逼缢,随后隋朝灭亡, 但是富庶繁华的扬州不会因为炀帝之死而衰退,相反的是,古代扬州在唐朝3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唐宋期间的扬州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扬州管辖区域的变化

    隋亡以后,扬州城出现了新的变化。唐代铸“双城”,连贯蜀冈上下,由子城、罗城两重城组成。当时扬州由江都,江阳,扬子三县分理,城内有南北向官河。

    唐宋至五代时,扬州城多次遭战争破坏。南宋时期,扬州成为宋元攻防的前线,在遭受破坏的唐城基础上,先后数次改筑“宋大城”、“堡寨城”及两城之间的“夹城”,史称“宋三城”。

    为平定安史之乱提供物质支援

    天宝十五年唐王朝发生了安史之乱,此时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唐王朝的国运之地,一旦失守,唐王朝将彻底崩溃。幸运的是安史之乱始终没有波及到江南富庶地区,所以以扬州为主的江南地区,为唐军平定安史之乱提供了急需的物质支援,保障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成功。

    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当时素有“扬一益二”的美誉,扬州不仅是中国“富甲天下”的大城市,而且还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是各国商品的聚居地,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

    扬州曾经临海,是唐代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唐代扬州之盛也是因为商业,“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在“十里长街市井连“的扬州街市上,盐、茶、陶瓷、金银、珠宝、药材、织物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铸币业 — 第一次以州名铸于钱面

    扬州的铸钱业最早起于吴王刘濞。开皇十年,诏晋王杨广于扬州立五炉铸钱。唐武德四年,废隋五铢钱,以官铸“开元通宝”钱通行天下,严禁私铸。扬州也是我国铸币史上第一次以州名铸于钱面。

    金银器 — 皇帝“宣索”的珍品

    唐时,盐铁转运使常以淮南节度使兼任,有权把各地所产金银调集扬州,进献朝廷;加之扬州商业繁荣,大批金银随着商人的活动流入此地,又有名匠荟萃,工艺精湛,扬州的金银器成为皇帝“宣索”及地方官交游、奉献的珍品。

    青铜器 — 列为贡品,享有盛誉

    唐代扬州的青铜器被列为贡品,享有盛誉。鉴真第一次东渡,所携带的物品中,有大铜盂四口,大铜盆20面等。扬州铜镜由于制作精美,除进贡外,还行销天下。

    晚唐时期,扬州首先冲破坊市制,“夜市千灯照碧云”,这标志着扬州从政治、军事城市向经济文化城市的巨变。



    唐宋时期人文荟萃

    唐代扬州可以称得上是人文荟萃之区,聚南北名士,诗酒风流,有李白、高适、白居易、杜牧等60多位诗人留下200 多篇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被誉为“孤篇压倒群唐”,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盛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在宋代,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风物繁华,也有了“烽火扬州路”的废池乔木,这些都为宋代的扬州留下了历史的剪影。

    欧阳修——风流太守,建平山堂

    欧阳修在扬州为官时间虽短,但是他除了在大明寺旁建平山堂,又在琼花观中筑无双亭,观中琼花一株,号称天下无双,为扬州留下了绵延千载不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才俊辈出的文脉。

    苏轼——《西江月》、《石塔寺》

    苏轼来往于扬州,有两次在他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次是元丰八年正月,苏轼行至泗上,上书请求罢汝州职归宜兴修养,路过扬州。一次是元祐七年苏轼知扬州,二月到任,八月离开,在短短的半年里,却做了几件流传人口的好事。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鉴真东渡日本

    隋唐时代扬州是我国的佛教艺术中心,天宝元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欣然应允。

    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7年中,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均已失败告终,返途时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终于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外邦人来扬州

    唐代诗人杜甫有这样的诗句:“商胡离别下扬州。“这概括了唐代来往于扬州的商胡是很多的,即外国商人。其中主要来自波斯和大食,即古代的伊朗和阿拉伯。

    “中韩交往第一人” — 崔致远来扬

    崔致远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人,他在扬州的四年,是他在大唐仕途的顶峰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潮期,更是他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

    普哈丁来扬州传教,建仙鹤寺

    唐永徽二年八月,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首次遣使来华通好。就在同时,伊斯兰教传到了扬州。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于南宋咸淳年间来到扬州。普哈丁主持建造了著名的仙鹤寺,与广州的怀圣寺(光塔寺)、泉州的麒麟寺、杭州的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的四大清真寺。

    扬州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

    波斯人定居扬州高邮菱塘乡

    波斯人定居扬州高邮菱塘乡,居民多是伊斯兰教徒。扬州郊区专门建立了波斯庄,村头有“波斯庄碑亭”的大石碑;有300多户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后裔的菱塘,成立了江苏省唯一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民族乡扬州高邮菱塘回族乡。

    扬州石塔

    石塔立于扬州市区石塔路街心绿地内,建于唐代,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

    举报
  • 理想115381331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