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扬州发布】
10月28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主办的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
在这场“艺术的盛会”中,扬州两部作品入选“优秀作品”,李霞入选“优秀演员”,文艺精品魅力绽放。同时,扬州还将紫金文化艺术节与“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以及本土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深度融合,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奉献了一场“人民的节日”,让文艺点亮百姓生活,让群众在文艺舞台尽情发光。
从喜获佳绩的扬州首部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长江》,到载誉归来的江都扬剧团经典复排剧目《袁樵摆渡》,再到深入群众的“茉莉花开”系列惠民演出、赋能乡村的扬州文化“村晚”以及人人参与的紫金“嗨唱大舞台”……专业与普及并重、经典与创新交融,本届紫金文化艺术节既有熟悉的底色,更有崭新的气象,精品创作、群众文艺并蒂花开。
新创精品+经典复排
扬州两剧目入选“优秀作品”
每年一届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是一次江苏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检阅。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今年的舞台艺术作品会演中,22部剧目、10部音乐作品在省内各地竞演,文艺之花争相绽放。其中,扬州扬剧《袁樵摆渡》、民族管弦乐《长江》、木偶剧《铁道小飞虎》三部剧目入选舞台艺术作品会演、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先后在连云港、泰州、南京等城市上演,集中展示了扬州文艺创作成果与活力,更以精湛的舞台呈现,将“好地方”扬州的城市风情与文化魅力传递给外地观众。

民族管弦乐《长江》演出现场。
花开有声。最终,江都区扬剧团扬剧《袁樵摆渡》(复排)入选戏剧类“优秀作品”,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长江》入选音乐类“优秀作品”,李霞凭借在扬剧《袁樵摆渡》中的优秀表现入选“优秀演员”。
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长江》,由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出品、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创演。作品围绕“长江主题、时代风范、家乡特色”,用奔腾的乐章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中国故事,奏响新时代长江“绿色之乐、创新之乐、开放之乐、幸福之乐”。据了解,这是扬州史上第一部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也是扬州首次进入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大型音乐作品会演,并入选“优秀作品”。
“《长江》不是终点,而是扬州音乐走向更广阔舞台的起点,我们会把《长江》演向全国各地,让这部优秀的作品常演常新。”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张璐说。

扬剧《袁樵摆渡》演出现场。
《袁樵摆渡》是扬剧代表性传统剧目,该剧源自幕表戏时期的内坛神书《唐六书》首本,历经百年传承。江都区扬剧团复排《袁樵摆渡》秉持“守正创新”,在独幕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完整保留“梳妆台”“满江红”等传统曲牌和核心主题,巧妙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和江都地方文化特色,应用轻量化舞美服务于人物情绪与剧情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扬剧名家华素琴的关门弟子李霞,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对“张三姐”进行了全新演绎。剧中更汇聚了一支“老带新”演员梯队,让老戏新看、经典常新。
“紫金”联动“茉莉花开”
四大板块展现扬州文化魅力
紫金文化艺术节,也是江苏人家门口的“文艺合家欢”,是群众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艺术节期间,扬州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紫金文化艺术节与“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扬州市“读城”行动巧妙融合,开展了系列活动。艺彩绽放——群众文化系列汇演、艺萃珍赏——文艺精品系列展示、艺润人心——文艺普及系列讲座、艺惠城乡——基层文化特色风采四大主题板块,汇聚十大群文品牌,献上超百场惠民演出,奉献一场“人民的节日”。
“栀子花哎,茉莉花……”当扬州弹词《扬州小巷》悠扬的韵律响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东关街的青砖灰瓦、深井幽巷,台下观众仿佛踏入了那个活色生香的烟火人间。10月10日晚,“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举行“读城”专场演出,用歌声传递乡愁、用舞姿描绘街巷、用诗情解读地名,以可听、可看、可感的文艺形式,带领市民游客开启一场“读城”之旅。
扬州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将戏剧、音乐、舞蹈多种形式文艺大餐送到“家门口”,通过优化供给机制、推动资源直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城市文化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王璐 肖为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